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金市场 >> 内容

降价引发医药行业变局 基金谋划“吃药”新招

时间:2012-11-5 12:01:12

  核心提示:在医改和药品降价背景下,抗生素、普通药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基金如何看待变革中的医药行业?又将怎样布局?南方基金陈键:降价对首仿新药比较有利,拥有独家品种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小,独家品种企业有一定优势。...

在医改和药品降价背景下,抗生素、普通药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基金如何看待变革中的医药行业?又将怎样布局?

南方基金陈键:降价对首仿新药比较有利,拥有独家品种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小,独家品种企业有一定优势。

博时基金李权胜:在人口老龄化和支付端改善带来药品销量增长以及新药不断涌现等因素,将有效弥补降价对行业的影响,保证医药行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前景乐观。

融通基金吴巍:变革和创新是未来医药企业发展的长期动力,具备适应医改政策从而自身进行变革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医药公司拥有更长的生命力,倾向于投资“高增长+核心竞争力”的医药公司。

大摩华鑫王大鹏:投资医药需要把握具有创新实力和长久生命力的企业,一是要选择大病种药企,包括心血管、肿瘤等病种药企。二是选择投资具有自己营销队伍的企业。

二季度、三季度医药领先市场普涨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在医改和药品降价背景下,抗生素、普通药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医药行业又是基金经理眼中为数不多、能看得见增长的行业。证券时报记者从南方基金获悉,该公司为了深入理解医药行业的变局,甚至专门邀请医药行业的特殊专家对投研人员进行培训。

如同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开启了万科千亿市值之旅一样,中国每个行业政策的变化往往会成就一个全新而伟大的行业,医药行业目前就正处在变革阵痛期。基金公司如何看待变革中的医药行业?又将怎样布局?

财政收入增速下降

医药蛋糕变小

9月末,发改委决定从2012年10月8日起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

事实上,从1998年开始,医药一直处于降价趋势中,医药基本上每年都在降价,到2007年4月7日第23次即中成药降价后,基本上所有常用药物价格降了个遍。此后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基本思路仍是进一步扩大医疗覆盖面,降低基本药物费用。2010年,安徽基本药物招标更是唯低价是取。

基金经理和医药行业分析师一致认为,药品降价是一个历史大趋势。

南方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监陈键表示,从他们的观察来看,过去30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家财政收入增速非常快,但未来随着经济增速下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将下降,医疗投入将面临政府财政紧缩、总蛋糕变小的局面,最后的结果就是降低医药费用,这是大趋势。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吴巍也表示,“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医药长期降价是一种趋势,特别是在目前药价处于虚高的背景下。但是降价本身对医药行业而言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件坏事,国外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博时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李权胜表示,“医药降价是一种趋势,是医药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经济规律决定的,伴随一种药品的生产厂家数目由少至多,竞争加剧,价格自然下滑。在欧美发达国家,仿制药的年均价格降幅约为5%~10%。”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招商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珊珊也表示,2009年到2011年,政府预算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是8500亿元,但实际上并不止这个数,过去3年政府在医疗上持续追加了投入,总金额甚至超过1万亿元,因此,未来政府对医疗投入的增速将下滑。

大摩华鑫研究部总监助理、医药行业研究员王大鹏说:“从国外趋势来看,专利药在上市后,价格逐年下降。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医保范围扩大,国家在医疗方面负担越来越重,不得不通过降价平衡财政开支。”

药监系统相关人士透露,未来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慢慢接近上限,未来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增速会边际递减。

从眼下政策看,发改委正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其核心措施是取消药品加成。发改委9月3日下发的通知规定,“取消试点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政策,试点公立医院要将药品销售价格向社会进行公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途径予以补偿。”

事实上,从今年7月1日起,深圳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已启动,深圳正式取消医保目录药品15%加成费用。在此措施实施后,西药普遍降价15%左右,中药最高更是降了25%左右。

抗生素受重创

独家品种风景独好

经过过去20多轮的降价,基金公司医药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认为,未来医药降价仍将持续,这对于抗生素行业将是重创,而对于拥有独家品种的公司仍是机遇。

在此前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价格虚高,普通老百姓看不起病,新医改的实施正是要改变这种局面。

王大鹏表示,医改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老百姓来看,医改的目标是实现广覆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医改实施后,医保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药品将降价,医药企业将受冲击。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未来医保会按照病种付费,甚至总额预付制,疾病组付费等,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在实现广覆盖的情况下,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具体降价影响来看,王大鹏认为,一方面从医保目录来看,目前这一轮医保目录是2009年推出的,未来新推出医保目录后,价格仍会继续下降。另一方面从行业来看,未来一些上市时间长、比较重要的中药品种招标价也会继续下调。事实上,此次降价甚至包括此前单独定价的外企独家品种。

李权胜表示,“药品价格下降对品种单一且生产企业众多的小企业相对不利,这类企业竞争力较弱,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产品较好,销售能力较强,实现量增效应明显大于价降效应的企业是种利好。”

受冲击最大的是抗生素。在医药降价的背景下,由于国内抗生素使用泛滥,未来抗生素行业仍不乐观。陈键表示,目前中国抗生素销售占行业比例高达20%甚至30%,受降价和限抗影响,抗生素未来将面临压力。甚至有分析师预计抗生素市场将从此前的千亿元萎缩至200亿元、300亿元左右。

齐鲁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目前抗生素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高端产品终端优势不再,限制使用后意味很多产品极有可能退出部分高端市场,而低端产品又薄利难销,行业盈利水平面临拐点。从整个行业来看,抗感染药物销售占比已从1999年的30.73%下降到了2010年的23.1%。

也有基金经理表示,高端药品市场也面临降价压力,包括心脏支架和抗肿瘤药物等。以乐普医疗为例,由于其心脏支架存在降价预期,受此影响,其股价也一直难有起色。乐普医疗在三季报中表示,虽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趋势放缓,同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等同比出现了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近两年由于受到国家医保支付范围和能力有限、支架产品降价预期以及冠心病手术普及率不高的影响,药物支架市场增速总体放缓,竞争日益加剧。”

从受益角度分析,陈键认为,一方面,降价对首仿新药比较有利,在国外专利药到期后,国内进行的首仿药具有价格优势,由此也就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拥有独家品种公司,这类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小。国家对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由企业和发改委一家进行谈判,独家品种企业有一定优势。

抓住看得见的增长

布局创新龙头公司

虽然医药降价是长期趋势,但是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普通老百姓对健康更加关注,再加上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发病人群数目将明显增加,治疗率将得到提升。因此,医药行业又是看得见增长的行业。王大鹏预计医药行业每年的增速可能在15%至20%左右。在投资上,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均认为,核心是把握研发实力强、销售渠道畅顺的创新性公司。

李权胜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和支付端的改善带来药品销量的增长以及新药的不断涌现等因素,将有效弥补降价对行业的影响,保证医药行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前景乐观。

吴巍表示,始终认为“变革和创新”是未来医药企业发展的长期动力,具备适应医改政策从而自身进行变革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医药公司拥有更长的生命力。倾向于投资“高增长+核心竞争力”的医药公司。

李权胜说,研发和销售是医药公司的核心发展要素。品牌及质量会成为国内医药公司未来竞争的重要方面。总体而言,倾向于投资品牌突出,产品质量优良,同时销售能力较强的医药公司;细分来看,化学制药在专科领域集中发展的公司以及中药具有强大品牌及产品扩张能力的公司是投资重点。

王大鹏认为,投资医药需要把握具有创新实力和长久生命力的企业。在具体品种上,一是要选择大病种药企,包括心血管、肿瘤等病种药企,以及细分行业病种药企,比如精神上的亚健康疾病,在过去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这类疾病未引起重视,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在更高,同时,这类疾病会慢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二是销售渠道非常重要,未来可选择投资具有自己营销队伍的企业,“不仅要有好的品种,还需要会卖的人”,一旦有了自己的营销队伍,其药品就容易放量增长。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朝表示,看好拥有大品种的创新型公司,这类公司的独家品种优势延长生命周期,利于公司积累资本和再投资。他建议投资者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研发创新强、拥有独家品种的公司,包括天士力华东医药康缘药业海思科人福医药恒瑞医药以岭药业长春高新上海凯宝。二是消费转型打开巨大市场、规避降价等利空政策的公司,包括云南白药江中药业康美药业东阿阿胶三诺生物

作者:不详 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