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关&券商 >> 内容

证监会: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时间:2022-4-22 11:34:25

  核心提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公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4月21日公布。证监会当日表示,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公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4月21日公布。证监会当日表示,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持续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

  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也有利于建设从长期资金到长期资本的形成机制,为资本市场输送长期稳定资金。

  实行个人账户制度

  《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意见》明确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架构。推进个人养老金发展,有助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必须“两手抓”:一方面,通过税收政策驱动,构建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以产品供给驱动有效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健康的资本市场离不开穿越周期的长期投资者,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入市,有望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平抑资本市场短期非理性波动。

  证监会指出,《意见》有助于加快构建养老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将助力养老金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实现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和规模性,通过积极投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其权益归参加人所有,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提前支取。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有利于相关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新业务开展,也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类型的长期投资者。从美国等成熟市场经验看,相关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为美国资本市场带来长期资金,对美国股市长期稳健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市场的偏谨慎预期。”王汉锋说。

  配套规则制度将陆续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将促进养老金融发展。围绕税收优惠、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规则制度将陆续出台。

  证监会指出,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最成熟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服务社会大众理财,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既是行业设立的初心,亦是行业发展的使命。公募基金行业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监管严格,服务投资者数量已超5.4亿,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超4万亿元,并创造了良好的长期收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公募基金行业应当进一步勇担时代责任,切实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提升投研能力,加强养老金融投教,力争在服务国家养老事业上取得更大作为。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加强基于长线基本面理念的深度研究,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可选产品,以满足个性化的养老投资需求。

  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政策细则,可考虑加大税收优惠、扩大投资范围等。其中,光大证券研报称,从海外成熟市场发展规律看,“税收优惠+个人账户”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普遍采用的设计,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者投保个人养老险意愿。该机构认为后续有关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尽快出台以鼓励缴费需求。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