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关&券商 >> 内容

中证协:运用逆周期思路做好两融风险管理

时间:2022-1-19 10:45:23

  核心提示:近日,中证协向行业通报了两融业务风险管理专题讨论会的情况。  会议认为,各家券商普遍建立了覆盖客户授信、合约期限、担保品质量、持仓集中度、市场发展环境等维度的业务风险管理框架,风控措施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近日,中证协向行业通报了两融业务风险管理专题讨论会的情况。

  会议认为,各家券商普遍建立了覆盖客户授信、合约期限、担保品质量、持仓集中度、市场发展环境等维度的业务风险管理框架,风控措施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通报对当前的券商两融业务会有怎样的影响?

  “总体影响不大。信用减值计提影响不会很大;风险管理措施这块,是券商长期以来一直在完善的,去年监管应该开了至少二次会,一次说绕标、一次说庄股。减值计提之前一直是风控部在主管,从2020年开始,全行业就按照监管要求在做信用风险统一垂直管理了。”某两融业务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加强高净值授信管理

  随着资本市场持续交投活跃,近期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1.8万亿元,顺周期风险有所积累。为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风控措施和信用减值管理,切实防范业务风险,2021年12月16日,中证协融资融券业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专题讨论会。各委员单位围绕两融风险管理、信用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充分讨论,并结合业务属性和行业实践提出了完善思路和建议。

  首先是审慎授信,把好融资准入关。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征信调查结果及风险承受能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保证金比例等进行动态管理。有的公司对高净值客户的尽调和管理进行了补充和强化,并通过提高平仓线、降低持仓集中度等风控措施,降低潜在违约风险;有的公司通过优化“黑白名单”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客户信用行为的把控。

  其次是紧盯风险,做好事中动态管控。信用账户结构、担保品质量和交易风险偏好等,共同决定了市场波动下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潜在违约损失。

  最后是趋势思维,用好逆周期措施。多数券商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监测体系,在确定风险限额时引入宏观调整因子,当市场持续交投活跃、融资融券余额快速上涨时,适度从紧调整风控指标,防范风险快速积累。当市场处于估值低位,信用账户持仓分散且杠杆交易意愿较低时,恢复适中风控措施,以维持业务持续平稳发展。

  0.05%~1.5%较为合理

  融资融券信用减值准备的计量与风险管理一脉相承,应当贴合交易逻辑,基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业务风险,足额计提信用业务减值准备。

  首先是严守会计准则,完善减值框架。融资融券业务应当综合评估融资/融券主体履约的可靠性、担保资产的安全性、业务发展的周期性,建立健全减值模型或减值框架,合理评估业务信用风险程度。

  其次是细化判断标准,审慎评估损失风险。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合约,考虑到各家公司业务规模、合约状态、客户构成等存在一定差异,应在与业务风险管理逻辑保持相对一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定期评估并适时动态调整信用减值阶段和比例。

  最后是遵循业务逻辑,优化模型参数。信用减值模型方面,证券公司多运用账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及违约风险暴露等进行信用风险定价。融资融券业务为有担保的交易性业务,常态运行情况下整体违约率相对较低,但顺周期性强,对市场波动、个股异动和流动性较为敏感,需要在选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时,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并做前瞻性调整。

  与会专家认为,结合融资融券业务历史运行情况和行业实践,将未发生信用减值合约的减值比例按照0.05%~1.5%的区间计提信用业务减值损失较为合理。个别公司基于内部减值模型测算结果超过该区间标准的,应按照审慎原则以模型测算结果为准。

  同时,考虑到减值准备已充分反映当期信用损失和预期信用风险,且风控指标已对融资融券业务按照10%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准备,为避免因重复计算而加重资本消耗,可将融出资金信用减值准备超过公司信用减值模型测算(经审计师认可,原则上不低于0.05%)的部分,在《净资本计算表》第16行“其他调整项目”加回核心净资本。 (刘艺文)

作者:不详 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