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关&券商 >> 内容

聚焦保代变局:薪酬泡沫有望一触即破

时间:2012-7-11 8:50:43

  核心提示:编者按:证监会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单签”变“双签”的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项新规不仅冲击到投行业界,使得中小投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也使保代之间...
编者按:证监会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单签”变“双签”的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项新规不仅冲击到投行业界,使得中小投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也使保代之间的“分化”逐渐明显。加之保代数量过剩、IPO规模缩水两大因素的影响,今年保代薪酬继续缩水已成定局。本期《券商周刊》结合新规,解析保荐人这一金领群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规检验保代“含金量” 供大于求保荐人金领成色渐褪

  统计显示,IPO重启以来共有145家公司二次上会,其中三成更换保荐商,被换机构多为中小券商

  ■本报见习记者 李 文

  保荐人做为“香饽饽”的时代恐怕持续不了多久了。

  《证券日报》金融机构中心据WIND资讯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有145家公司在首次上会被否后再次上会。其中有44家公司选择更换保荐机构,占比接近30%,大部分更换保荐机构的企业在二次上会时过关。今年以来,有11家公司更换保荐机构再次上会,10家公司上会成功。数据显示,不少公司在首次上会失败后,更愿意选择在投行业务更有经验的大券商来帮助自己再次迎战IPO。

  另一方面,单板双签的新政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人士认为,此项新政不仅冲击到券商投行业界,也对保代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成公司更换保荐机构

  今年以来,有10家公司更换保荐机构再次上会通过。分别是丹东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腾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宇燃油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27.170,0.00,0.00%)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伦钢琴(17.290,-0.90,-4.95%)股份有限公司、宏昌电子(6.00,-0.16,-2.60%)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更换保荐人的公司中,山东金创是最引人关注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此次是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前两次的保荐人均是华泰联合证券,此次将保荐人更换为民生证券。

  大部分更换保荐机构的企业在二次上会时成功通过,但也有个别“意外”。在今年二次上会的企业中,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更换了保荐机构,不过依旧没有成功。该公司与2010年6月23日在中小板首次冲刺IPO,保荐机构是爱建证券,本次上会是在今年的2月8日,保荐机构更换为海通证券(9.23,0.10,1.10%)。更换保荐机构再次过会未成功的企业不只这一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山东信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首次上会,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2010年将保荐机构更换为国联证券;山东金创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首次上会,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2011年5月二次上会,将保荐机构更换为民生证券;遗憾的是,这两家企业目前还是没有实现上市的愿望。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平安证券(微博)、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是企业二次上会更改保荐机构青睐的对象。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安信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被更换的次数有4次、东方证券有3次、财富证券有2次、光大证券(12.55,0.06,0.48%)也至少有2次。当然一些大券商也有被更换的经历,但总体来说,小券商被更换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大券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越来越看中保荐机构的实力,而大型的保荐机构则在投行竞争中拥有“良性循环”优势。

  除了更换保荐人外,在未更换保荐人的公司中,部分公司的保荐代表人有所调整。如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人仍为渤海证券,但两名保代中,吴永强变成了张嘉棋。再如安徽富煌钢构二次上会的保荐人仍然是平安证券,但两名保代全部更换,由江成祺和李东泽变更为刘禹和陈建。

  保代加速分化

  证监会2012年3月16日发布并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在现行两名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可同时在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各负责一家在审企业的基础上,调整为可同时各负责两家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审企业。这也意味着每个保荐人可在同一时间签字的IPO项目多至4家。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项新政不仅冲击到券商投行业界,也对保代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公司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新政的实施使得中小投行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自2009年IPO业务重启以来,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微博)(13.58,0.10,0.74%)等大型券商一直处于投行业务的领先位置。WIND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微博)(10.91,0.01,0.09%)分别完成IPO承销家数96家、91家、44家、44家。远远领先于其他券商,在IPO承销方面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拥有更强的实力。而英大证券、华安证券、爱建证券等10家券商自2009年以来在IPO项目上“颗粒无收”。首创证券、国联证券等券商也只有1-2单IPO项目,而这些券商的业务突破难度也较大。

  单板双签新政的实施,也加速了保代之间的两级分化。一方面,优秀保代的业务量会增加;另一面则会降低部分保代的收入。自今年3月15日的新政以来,已经有不少保代“尝鲜”。记者据WIND数据粗略统计发现,单板双签保代最多的是平安证券,华林证券也有6名保代实现单板双签,分别是何书茂、杨伟伟、张浩淼、杨彦君等。另外,中信建投的林煊、银河证券的李伟、万联证券的白树峰等等保代都“尝鲜”这项新政。

  新政使得优秀的保代有机会发挥“能者多劳”的优势。然而,随着IPO扩容步伐逐步放缓,资源少了,又有更多的保代高手“抢食”,保代之间的的两级分化在所难免。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08家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了35.7%。从融资额度来看,而2012年上半年首发融资额只有349亿元,同比下降高达63.95%。证监会在今年又公布了500家排队上市的IPO企业,按照新政的要求,一个保代可以跟进4个项目来计算,大概500名保代就足够了,然而据证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大概有2000多名保代,这么算来,保代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现状。

  也正是因为IPO扩容步伐逐步放缓,保代的“金领”地位逐渐褪色,保代跳槽的“资本”似乎也有所贬值。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至少我觉得现在离职似乎是没有必要,不比以前那么吃香,签字权的放开对保代确实是有影响的。”据悉,券商也制定措施防止带项目跳槽,保代跳槽没有了要价的资本。

  保代能力决定投行实力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25%将披露更多信息”的政策红线,也被看作是约束发行人和投行利益绑定,强化充分信息披露的一项举措,而这一举措也是对保荐机构实力的一种考验。另外,在今年的保代培训会上,“强化信息披露”也被多次提到。

  新政的威力也显示出来,今年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是近三年最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1.15倍,而2011年为46.07倍,2011年为59.33倍。今年上半年,华西证券所承做项目平均发行市盈率最高,它保荐承销的唯一一单项目华录百纳(54.400,0.00,0.00%),市盈率82.46倍,也是今年截至目前市盈率最高的新股。其次是招商证券和红塔证券,招商3单项目平均市盈率为43.44倍,红塔证券2个项目的平均市盈率为40.72倍。

  早在去年,上市经历曲折的八菱科技(14.01,1.11,8.60%)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因参与该公司询价的询价机构不足20家,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发行中止的IPO企业,而其保荐机构民生证券的保荐能力也遭到质疑。

  自2009年以来,不乏在IPO项目上“颗粒无收”的券商,虽然制约券商发展投行业务的因素有很多,但保代的业务能力则是关键因素。在一些投行业务弱的券商中不乏一些“问题”保代,这些保代存有项目被否或出现撤回情况,甚至未曾做过IPO项目。以爱建证券为例,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现有6名保代,其中4名保代“战绩”不佳。保代王大勇保荐的项目河南太行振动机械未上会便撤回;刘凡负责保荐的三个项目,但两个项目遭“不予核准”,一个项目主动撤回;梁亮保荐过唯一一个项目上海冠华,但也遭到“不予核准”;马建鸿注册成为保代2年多时间,未曾保荐一个项目。

作者: 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