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个股评析 >> 内容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渐浓 2017年度近八成深市公司派现

时间:2018-5-3 10:03:24

  核心提示: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net、 www.economybf.com.cn)-------搜集整理: 五一假期前,格力电器发布业绩优异的年报却唯独不分红引来投资者用脚投票和交易所关...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net、 www.economybf.com.cn)-------搜集整理:
    五一假期前,格力电器发布业绩优异的年报却唯独不分红引来投资者用脚投票和交易所关注,同时关于上市公司分红这一议题再次引来坊间热议。

  ■本报记者 姜楠

  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分红。沪深交易所认真落实从严监管高送转、ST股炒作、忽悠式重组等,不断强化一线监管职责,支持和鼓励现金分红,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分红稳定性、分红数量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观。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在悄悄形成。

  统计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稳定在30%以上,处于国际中等水平。2017年度,沪深两市近3000家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分红金额1.13万亿元。截至今年4月30日,深市已有21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度报告,其中有1611家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占比76.53%。

  另外,曾连续19年未分红,被称为A股史上最抠门“铁公鸡”之一的浪莎股份,4月底发布年报表示打算每股派发现金0.6元(含税);有着10年未分红历史的广济药业日前也将不分红议案修改为10派1.1元的新议案……同时,深交所市场中,进行高送转的公司数量明显下降,从2015年的256家下降到2016年147家,2017年度进一步下降到48家。众多数据和例子表明,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沪深交易所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取得积极成效,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增强,分红总额逐年稳步上升。

  不过,虽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总体积极,但分化现象也是客观存在。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业绩较差、现金流紧张、持续经营能力不佳而无法分红,也有个别上市公司有能力却长年不分红,令投资者无法得到有效回报。针对这些情况,深交所以信息披露为抓手,今年以来,先后要求104家多年未分红的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原因,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并向长年不分红也不充分披露原因、不分红但推出高送转方案的22家上市公司发出了问询函、关注函,要求围绕公司所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资金需求状况等说明具体原因,并审视合理性,推动公司高度重视现金分红的信息披露工作,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切实回报投资者。

  此外,针对不分红公司,深交所实行一司一策,分门别类予以督导。

  1

  对虽合并未分配利润为正,但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不具备分红法定条件的公司,督促其积极由子公司分红给母公司以逐渐满足分红条件。已连续十多年未分红的中国天楹就是这类情形。

  2

  对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正,但合并未分配利润为负,超额分配易导致“分爆”的公司,督促上市公司积极改善子公司经营状况,以对投资者合理分配。比如,连续9年未分红的金路集团在2017年年末合并报表后具备较好的分红基础,当年即推出每10股分红0.4元的现金分红方案。

  3

  对具备分红条件因各种原因未分红的公司,严格督促其充分披露不分红的具体原因,情形严重的要求其应召开投资者说明会,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促使“铁公鸡”拔毛。前述广济药业就是这样一例。

  类似的,格力电器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中也做出将进行中期现金分红的表述。不过,格力电器不是“铁公鸡”,有财经人士认为,对于格力电器这样一直重视投资者回报的业绩高成长白马股,出于公司长远发展储备资金考虑而偶尔一次不分红,不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有必要给予更多包容,而必要的说明和沟通更有利于相互的理解和市场健康、稳定。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投资者获得回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深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严格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不断推动和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通过市场传导机制,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实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及市场各方共赢。

  新三板全覆盖审查年报 重点审查2000家企业

  尚有460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已于5月2日起暂停股票转让

  ■本报记者 左永刚

  近日,新三板1.1万余家挂牌企业完成2017年年报披露,在提高人力、科技投入的背景下,全国股转系统的审查能力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对年报审查加大了公开问询力度,同时在实现审查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五个维度筛选了2000家重点审核企业。

  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股转系统已发出16份问询函,其中年报问询函达到14份,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明显。全国股转系统公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增加公开问询力度”。

  2017年12月22日全国股转系统对外发布了修订后的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该细则将“公开问询”明确列示为全国股转系统可以采取的监管手段。此外,近期全国股转系统发布新版挂牌协议,并与所有挂牌公司重新签署协议。新版挂牌协议明确全国股转系统可对挂牌公司采取公开问询、要求解释和进行现场检查。

  上述公司部负责人表示,随着新三板市场不断纵深发展,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全国股转系统对挂牌公司(尤其是创新层公司)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市场投资者对挂牌公司的信息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在此背景下,适当增加公开问询的频率,既是强化全国股转系统对信息披露不规范行为及时采取监管动作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市场投资人知情权得以实现的有效措施,最终达成整个新三板市场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目标等监管措施。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对企业年报审查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之上,将企业分为重点公司、非重点公司,其中以风险外溢、特殊监管事项(如媒体报道等)、公众化程度、年报指标存在异常、资本运作频繁等指标选取2000家左右重点审查企业。

  “重点公司审查由监管员初审,初审后必须由专家小组进行审查,审查后将审查结果通过系统反馈至监管员。若需公司及相关机构进行说明、核查、更正的,由监管员反馈至主办券商。”上述公司部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今年全国股转系统对年报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将无故不披露年报的挂牌公司予以更加严格的处罚。

  截至4月27日,新三板共计11371家公司须披露2017年年报,除已完成披露及已提交终止挂牌申请的公司外,尚有460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已于5月2日起暂停股票转让。

  沪深港通扩额交易首日 北上资金逆势加仓

  ■本报记者 杜雨萌

  昨日,是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后的首个交易日。

  从当日收盘情况来看,沪指跌幅0.03%,而北上资金净流入47.29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入23.91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23.38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昨日南下资金净流入仅有1.75亿元,其中港股通(沪)资金净流出3.56亿元,港股通(深)资金净流入5.31亿元。要注意的是,虽然“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同样呈现净流入态势,但昨日资金的净流入金额与4月27日的26.78亿元相比,近乎翻倍。

  “从本月开始,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深股通每日额度将由130亿元调整为520亿元,港股通每日额度由105亿元调整为420亿元,这进一步提高了外资流入的积极性。”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外资在A股市场中的占比只有2%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6月份美国明晟公司(MSCI)宣布2018年6月份起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其中初始纳入因子为2.5%,2018年9月份将纳入因子比例提高至5%。

  在杨德龙看来,此次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后,预计6月份MSCI新兴市场指数可能会一次性将A股市场按5%的比例纳入,而这大概会产生17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同时标志着A股市场将成为国际指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预计后续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步伐将不断加速。

  事实上,自4月份以来,尽管A股市场再次进入震荡整理期,但外资进场的热情有增无减。据机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22.8亿元,且沪股通、深股通日均成交额均有所增加。具体来看,4月份沪股通累计净流入274.6亿元,整体净流入较3月份大幅增加210.9亿元,是2015年8月份后首次出现月度净流入资金超过200亿元。与此同时,深股通方面亦表现不俗,上月累计资金净流入111.9亿元,较3月份大幅增加78.46亿元。

  来自万联证券的策略分析师认为,近期外资加速涌入A股市场,一方面是A股市场经历连续下跌后,其估值水平随之下滑,并且与海外市场相比具备明显的估值优势。另一方面,6月份A股市场即将纳入MSCI,资金流入竞速导致了短期买入力量的增强。总的来看,北上资金的大幅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市场下跌的动力,并变相显示出近期A股市场的弱势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心理层面。

作者:不详 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