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 内容

国企分拆上市潮起 高新技术类企业争先

时间:2023-4-13 9:42:08

  核心提示:国企分拆上市热潮涌动。知本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共有10家公司发布分拆上市公告,其中央企4家,地方国企6家。从分拆上市趋势看,“A拆A”(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成为主流,“港拆A”(...

国企分拆上市热潮涌动。知本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共有10家公司发布分拆上市公告,其中央企4家,地方国企6家。从分拆上市趋势看,“A拆A”(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成为主流,“港拆A”(港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不断升温。 

  专家表示,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及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的背景下,将有更多央企国企,尤其是高新技术类国企启动分拆上市进程,A股市场分拆上市有望继续升温。

  央企分拆上市步伐加快

  近段时间,央企分拆上市步伐加快。

  一方面,“A拆A”热潮涌动。3月28日,南方航空公告称,拟将子公司南航物流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3月8日,中国联通公告称,公司拟将间接控股子公司智网科技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除IPO外,有些企业通过重组方式实现分拆上市。3月9日,中国交建公告称,公司拟分拆下属子公司与祁连山重组上市的方案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另一方面,“港拆A”不断升温。4月10日,作为主板注册制首批上市的十家企业之一,中信金属正式登陆A股,意味着港股央企中信股份完成分拆中信金属A股上市。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拟分拆子公司于A股上市。3月22日,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电力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正在筹划分拆华润新能源到A股上市。

  “为实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提升经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平台将有更强烈的意愿对旗下业务进行整合、分拆与剥离。”招商证券分析师林喜鹏认为,将有更多的央企国企启动分拆上市工作。

  在他看来,分拆上市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一业一企、一企一业”的专业化整合,通过市值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实现国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兼顾,助推央企国企价值重塑。

  地方国企积极参与

  从地方看,地方国企分拆上市积极参与。

  3月31日,海信视像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信芯微至科创板上市。通过此次分拆,信芯微作为专注于显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芯片设计公司将实现独立上市,并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月24日,潍柴动力公告称,分拆子公司潍柴雷沃至创业板上市申请已获深交所受理。公司表示,分拆潍柴雷沃至创业板上市,是为了做强做大高端农业装备业务,加快潍柴雷沃智慧农业战略落地,打造全球智慧农业科技产业领先品牌。

  此外,还有郑煤机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恒达智控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兴发集团拟分拆子公司兴福电子至科创板上市等。

  知本咨询公司董事兼国企产权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说,从地区分布看,近年来,“A拆A”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浙江、河南、上海等地。“随着监管部门对境内外分拆上市逐渐放开,将促使更多A股国有上市公司采取分拆上市方式推动资产重组、混改上市等。”常砚军表示。

  新兴业务板块成热点

  知本咨询数据显示,近三年成功实现“A拆A”的子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从子企业申报板块看,以科创板和创业板居多。

  “分拆新兴业务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成为近两年热点。”常砚军表示,国企尤其是央企符合分拆条件的子公司多处于符合单独上市条件的、相对独立的新兴业务板块,该类企业创新力和科技含量相比现有主板上市公司更强,分拆后的子公司更愿意选择匹配度更高的创业板或科创板。

  从政策面看,今年3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共有200家央企和地方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涉及上市公司60多家。

  “进入名单的专业领军企业,在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方面将获得更大支持,预计这些企业会进一步加快分拆上市步伐。”常砚军说。

  林喜鹏认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务潜力与经营能力更优,其中体量较大、主业较多、估值偏低的上市母公司,有更大可能进行分拆上市。

  “在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大背景下,预计会有更多高新技术类国企加入分拆上市队伍。”万联证券宏观研究员于天旭认为。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