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内容

政策有力需求回升 3月金融数据料趋暖

时间:2023-4-4 11:51:03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银行4月3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8.4%,比上季上升19.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随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3...

中国人民银行4月3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8.4%,比上季上升19.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随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保持同比多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或继续加快。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新增信贷有望保持强劲

  专家表示,在需求回升、降准落地等因素支持下,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料延续强劲增长势头,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程强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在较高基数下保持同比多增,至3.4万亿元,同比多增近3000亿元。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

  “去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较大,若今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能实现同比多增,将足以证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程强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更为乐观。他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达3.6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000亿元。“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宏观经济延续修复势头,这将带动信贷供需两旺。”他说。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易峘认为,一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将延续1月和2月的较强增长势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继续带动基建投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居民信贷需求拐点或已出现。

  展望二季度,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牵引作用,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领域信贷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更多企稳迹象,加之政策仍在发力,相应政策效果会继续显现,预计房地产信贷增速将逐步企稳。

  社融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专家表示,在2月回升的基础上,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或继续上行。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将较前值提升0.1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信贷仍然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要贡献项。此外,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会提供小幅支撑。“总体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已进入上行通道。”他说。

  易峘预测,在信贷的推动下,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或上行至10%;M2将保持较高同比增速,M1同比增速会继续回升,M1和M2增速“剪刀差”或收窄。

  “财政支出发力前置将对M2形成支撑。同时,鉴于地产销售边际回暖、实体经济活跃度提升,预计3月末M1同比增速将小幅升至5.9%。”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说。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展望下阶段货币政策,专家认为,央行将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此前表示,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经济恢复预期较好,消费、房地产、科技创新、基建等领域将会形成更多资金需求。此时,货币政策需做好前瞻性谋划,更好地为下一阶段扩内需做准备。”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说。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虽然今年金融数据总量强势修复,但信贷结构上居民端弱于企业端的格局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在近期总量工具集中发力背景下,后续货币政策或倾向于运用结构性工具推动部分领域信用扩张。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央行将更多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长短结合、量价并举,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将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