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个股评析 >> 内容

A股公司去年研发费用达1.4万亿元

时间:2023-5-4 9:28:20

  核心提示: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22年A股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1.4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1%。其中,七成左右公司实现研发费用增长。研发强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通信、IT服务、汽...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22年A股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1.4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1%。其中,七成左右公司实现研发费用增长。研发强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通信、IT服务、汽车等行业。

  部分公司研发费用远超营收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A股有21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194家公司研发费用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1615家公司研发费用在1亿元到10亿元之间。

  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兴通讯、中国电建、中国石油、中国中冶、比亚迪以及中国移动研发费用位列前十。其中,前七家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均超200亿元。中国建筑2022年研发费用高达497.53亿元。

  中国建筑超高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了丰硕的研发成果。年报显示,2022年中国建筑获专利授权8291件,其中发明专利857件,年度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再创佳绩。

  截至报告期末,中国建筑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80项,获得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05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99项,持有有效专利53580件(其中发明专利5195件)。

  中国建筑董事长郑学选表示,2023年,公司将坚持产品化产业化方向,加强创新平台管理,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投入产出比,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我们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两大主攻领域,探索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加快区块链、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大幅增长。2022年比亚迪研发费用为186.54亿元,同比增长133.44%。截至2022年底,比亚迪研发人员增加至69697人,较期初增长72.59%。

  2022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为155.1亿元,同比增长101.6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6322名。公司拥有5518项境内专利及106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10054项。

  部分科技型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远高于收入,这主要集中在科创板。以迈威生物为例,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7.59亿元,但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772.82万元。

  积蓄新动能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从行业分布来看,研发强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通信、IT服务、汽车等行业。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相关上市公司报告期内仍在不断丰富产品管线,推进现有和储备项目的开发,研发费用不断增长。

  前沿生物以超高的研发投入占比位列A股“最舍得”研发的公司之一。2022年,前沿生物研发费用为2.7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323.73%。从成果来看,公司产品艾可宁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抗HIV新药,已渐入收获期。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474.04万元,同比增长109.22%。

  部分通信设备行业头部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占比持续较高,推动业绩增长。2022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1229.5亿元,同比增长7.36%;归母净利润为80.8亿元,同比增长18.60%。公司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大业务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高强度研发带来强劲增长动能。据中兴通讯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连续3年保持较高强度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16.19%。

  汽车产业链公司的研发能力受到投资者重点关注。长城汽车2022年研发费用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43.56%;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总收入比例达8.87%。对于投资者关心的汽车智能化,公司表示,AI大模型是自动驾驶进化的核心动力之一,通过引入驾驶数据,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有利于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