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北方财经资讯网
上市公司 财经首页 金融理财 北方经济 财关券商 个股评析 新股动态 基金市场 环球市场 京津动态
房产汽车 行情数据 民生资讯 黄 金 国内国际 外 汇 商 品 财 商 商 评 时 评
产 经 金 融 宏 观 行 情 私 募 债 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内容

财政支出前置 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时间:2023-3-22 11:00:16

  核心提示:今年前两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0%,高于去年全年及过去5年同期均值,反映出开年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同时,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逾万亿元,早发快发特征明显。  专家认为,财政支出加快,反...

今年前两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0%,高于去年全年及过去5年同期均值,反映出开年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同时,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逾万亿元,早发快发特征明显。

  专家认为,财政支出加快,反映政策更加积极。后续财政资金将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促进稳投资促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有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0%,较去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

  “今年前两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从支出进度看,要快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财政支出前置特征明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在经济逐步回升过程中,财政政策率先发力旨在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从支出重点看,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今年前两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教育支出增长1.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3.2%,城乡社区支出增长0.7%,农林水支出增长11.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继续向科技与社保、就业倾斜。预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产业扶持政策将持续加码。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根据《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简称“预算报告”),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

  专项债加力拉动投资

  在财政支出强度加大的同时,专项债拉动投资也在加力。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拟安排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季度已发行和计划将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为11942.32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日前表示,将有序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等。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今年专项债实际可使用空间较足,可有效支撑基建投资维持高位。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将继续发挥作用,成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有效补充。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达7%左右。王青预计,今年基建投资还会保持6%左右的较快增长。

  今年专项债还将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从1月到3月中旬新增专项债发行、投向以及用作项目资本金情况看,今年仍是发行前置的一年,投向涵盖新基建和新能源领域,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新增产业园区、煤炭储备设施和新能源项目。

  “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提升资本金占发行规模比重,有助于提升专项债带动社会投资的能力。”解运亮说。

  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

  除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外,财政资金还将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

  财政部副部长夏先德强调,要发挥潜力优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在促消费方面,财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建议,给予服务型小微企业更多政策支持,例如消费券要着力向线下实体消费服务发放。在促进置换升级方面,可通过派发消费券、发放消费补贴、减免相关消费税、汽车购置税优惠等举措更好地激发汽车、住房等置换升级需求。

  扩大内需对推动财政收入更快恢复性增长也有重要意义。财政部数据显示,1月至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扣除高基数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财政收入开局总体平稳。

  “后续随内需继续修复,财政收入增速有望加快,但持续提速还要依靠内需回升拉动。”王青表示,预算报告强调,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既体现了财政支出端的发力重点,也是推动财政收入端更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保障财政更可持续的关键所在。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一般来源于各大媒体,已注明出处,对浏览者不带有任何指导性观点,仅供阅读;凡本网注明“作者、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与本网站无关;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请直接接洽原出处媒体。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绝非有意,敬请谅解,请邮件至economybf@yeah.net,我们会及时进行删撤处理。若通知后仍未进行删撤,可诉诸法律,感谢理解支持。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相关服务
  • 北方财经资讯网(www.economybf.com.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economybf@yeah.net 京ICP备1303368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2171